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图苑名家
白水之英—记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者崔波博士

1.小引

南阳古为豫州之地,《史记·货殖列传》说他是夏人之区。商王朝始封之商,在今陕西,与邓州接壤。今陕西方面有商县和商南,而河南的淅川则含古商於之地。自邓州而北直至西亳偃师,为伏牛山脉,或以为即王亥服牛之区。四岳后裔所封之吕,黄帝后裔所封之谢,夏仲康子所封之邓,都在宛邓之间。春秋时,邓州为邓国,战国属楚,后属韩,后入秦为邓县。有淯水,汉光武帝刘秀龙兴之地。光武创业大臣,所谓二十八宿,大都聚于宛邓之间,淯水之上。淯水即白河。此处又是诸葛孔明躬耕之所。白水真人,青山名士,雄图伟业,流风千载。邓州有百花洲名胜,宋范仲淹为邓州太守,于百花州作为《登岳阳楼记》,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脍炙人口。范氏有诗云:“易易复循循,”又云“卧龙乡曲多贤达”,亦皆作于邓州。史称邓州山环拱而气清,水萦回而势阔.是以山川钟灵,人才辈出.今郑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崔波博士,邓州人也,潜心传统文化,邃于《周易》,任河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曾为全国学联副主席,河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并曾挂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年轻有为,后生可畏,故本文以“白水之英”命题。

2.不读《易》无以读古今典籍

   《易》为六经之首,号称三玄之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它弥纶群言,笼罩百家,涵盖古今,包裹天地,诚所谓道无不臻,德无不济。学习、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典籍,不学一点《易》,可谓寸步难行。为什么?因为《易》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我并不是主张在图书馆工作的每个同志都去研究易学,而是说应多少了解一点,否则,与古书打交道,便会遇上拦路虎。《春秋左氏传》闵元年,毕万筮仕,遇《屯》之《比》,说的是初爻由阳变阴;庄二十二年,周史筮陈敬仲遇《观》之《否》,是说四爻由阴变阳。《三国志·虞翻传》筮遇《节》之《临》,是说五爻由阳变阴,预示关公断头;邓艾伐蜀,受命之日,梦坐高山水出,爰邵解为:“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邓艾果然不归。茶圣陆羽,唐人,本是弃婴,无名无姓,在襁褓中,为寺中高僧捡得,筮遇《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光吉。故命其姓陆,名羽,字鸿渐。北宋黄州太守王禹偁,人称王黄州,他的集子叫《小畜集》,如果不了解《易》学,会觉得这书名很怪,其实这是王禹偁占卜,得《风天小畜》卦后所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果对《易》学一窍不通,你让他怎么理解得了?赵树理,是当代人,山药蛋派代表人物,他的名著《小二黑结婚》,说小诸葛在小二黑被送到区政府后,卜了一卦,吓得面如土色,连声说,了不得呀了不得,丑土的父母动出了午火的官鬼,火胜于夏,看来有些危险了。这是金钱卦,是和易有联系的。这是选入了中学教材的,很多人都读过,然而注解语焉不详,教师也不甚了了,学生自然也弄不明白。可见,无论古籍,无论时文,都不免与《易》打交道。就连标点古书,也回避不了《易》学。20世纪80年代,某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本《小五义》,于《震》宫八卦就全部点破句了。为什么?就是整理者缺乏《易》学学养,出了洋相。鲁阳以古籍整理与研究为专业,玩习古籍,所遇此类事例更多。但是,这都是门外谈《易》。崔波博士是易学为专业的,用力甚勤,悟性又高,独得名师点传之密,今试以下列几个方面展示崔博士的易学研究成就。

3.崔波的周易研究

   古传包羲氏王天下,仰观俯察,画为八卦。八卦是否为伏羲所画,无以证明,但甚产生甚早,当无疑问。《说卦》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说卦》又云:“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可见八卦籍以创立的八种因素,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物质世界。这种朴素的唯物观念的产生,当在三代之前。据说,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周易》。《连山易》、《归藏易》今已不可得见,虽有辑本,但其可信度尚须推敲。今所见者,唯《周易》六十四卦而已。

《周易》蕴含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是中国最早的重要典籍,在中华传统文化史上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荟历史哲学、河图洛书、太极八卦、纳甲术数于一炉,精深义理与奇妙相数相结合,精英智慧与神秘文化相联系。千百年来,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从博学鸿儒,到江湖术士,从高人逸士到凡夫俗子,无一不对《周易》抱有浓厚的兴趣。仁人志士从《周易》中寻求安邦定国之策,愚夫愚妇从《周易》中寻求趋吉避凶之法,哲人大士从《周易》中探究隐秘,江湖术士从《周易》中猎取糊口之资。至今,《周易》还是一部神书、奇书和妙书。

文献记载,《易》成于商周之际,当殷纣王之末世,政治混乱,故《易》经多危难之词。孔子晚年喜《易》,韦编三绝。《周易》的产生,与河南有极深的关系。文王姬昌拘囚羑里,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即《周易》。也有说《周易》是文王、周公作的。周公制礼作乐,在周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其在《周易》成书中的作用,也不宜轻易否定。伏羲所作,谓之《易经》。《易经》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辞,爻辞组成。解释《易经》的文字叫《易传》,《易传》由《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杂卦》、《序卦》十篇组成,是羽翼《易经》的,故统称《十翼》。学界一般的说法,《十翼》是孔子所为。

孔子在《周易》的整理、解读和传承中起过重要作用。《十翼》有孔子所作,亦有非孔子所作。统称为孔子与先贤所作,大致不差。《十翼》文字博大精深,从思想和语言上看,不全是孔子风格。《十翼》中固然有“夫子”、“子曰”字样,但夫子未必便是孔夫子。读崔波的书籍和文章,知他在这些方面并未多作纠缠,而是重点研究周易的现代价值,鲁阳称之为崔波博士的科学周易观,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周易》中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史料,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例如:1.商先王亥丧牛羊于易的故事。见于《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无悔。”又见于《旅》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这是商朝先世的一件重大事情,商王亥赶着牛羊来到易水流域,被有易之君所杀,牛羊也被劫夺,以后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商人才打败了易国。这在古代一直被看做是一个具有重大经验教训的事件,所以史巫一再用来说明不利的占象。2.殷高宗伐鬼方的故事。见于《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又《未济》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震是周国率兵的人,大国指殷,周国参加了殷高宗伐鬼方的战争,胜利后得到了殷的赏赐。3.帝乙归妹的故事。见于《泰》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又《归妹》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帝乙是殷纣之父,纣的王位就是从他传授的。妹为少女之称,归妹就是嫁女。这件事和《诗·大雅·大明》篇联系起来看,原来殷王帝乙的女儿是嫁给了周文王。关于文王之事,卦爻辞中也一再提到,如《升》六四:“王用亨于西山。吉,无咎。”《随》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这件事是指周文王曾被商纣拘于羑里城,西山就是岐山,在卦爻辞中对于周文王只称一个“王”字,说明他的地位在作者心目中,是高于其他统治者的。此外,《周易》又多次讲到殷末周初时人,如《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箕子是反对纣王残暴统治的著名人物。又如《晋》卦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康侯名封,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原封于康,武王灭商后又封于卫。《史记·卫康公世家》说的就是康叔家族。“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同捷)”,是说康叔一天之内连打三次胜仗,俘获马匹甚多,献之于王,康叔封卫之后无大战事。从这些能够参验的事情来看,卦爻辞的主要部分,应为西周初年的史巫所编撰。《周易》卦爻辞的来源比较复杂,后来被人编纂在一起。编者很可能是西周的一个或一些卜史。卜史在周代是负责占筮的官吏,《周礼》讲太卜“掌三易之法”,《左传》中记载卜筮的活动大多与卜史有关。卜史每次卜筮之后都要将结果记录下来,看他们是否灵验,因此,他们有条件掌握很多的占卜记录,可以从中选择。他们对历史都很了解,是当时最有知识的人,因而能够总结历史经验,编入卦爻辞中,使得卦爻词中表现出许多人道教训。中国史学还处在初创时期时,就和《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发掘《周易》卦爻辞所含历史事件,还历史本来面目,有助于理性认识周易,减少神秘色彩。

    二是先生之谓易,《周易》具有历史变通思想。他说:“易”本有变易、不易、简易等解释,实则“易”的中心观念是“变”,“变”而后“通”。所以《系辞下》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毛泽东所说的,穷则思变,即出此。作者认为《周易》的道理是穷极就出现变化,变化就能畅通,畅通就可以长久。《周易》用变通的思想谈自然,论人事,天(自然)和人(人事社会)都是变通的,同具有变动的特征。历史也是在变通中向前发展的。《周易》变通思想内容大致可概括为:《周易》的作者在历史认识上富有特色的是通变思想。通变史学思想首先体现在对历史过程的认识上。《系辞下》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这是《易》的变通思想的典型表述。《周易》认为,世界是一幅穷通变化的流动场景。《系辞上》说是故阖户即关门谓之坤,辟户即开门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系辞上》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丰·彖》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自然天象的各种变化在变通中呈现出盈虚消息的波动;社会历史与自然一样,也是在变,它表现为盛衰的变动,历史既有兴盛时,也有衰败时,表现为历史兴亡的交替。见盛观衰的历史思想后来也就成了史家总结历史通变思想的来源。《周易》的古史观念中通变思想又明确地包含有进化的认识。《系辞下》把人类的起源、初民社会的进化过程描绘出来:“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远古不是什么黄金时代,先民是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发展生产,逐步改变生活条件的,远古社会的进步表现在各个方面,既体现在生产、生活上,也体现在文化上;既有经济方面的内容,也有社会管理方面的内容。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有交换的发生、文字的产生和社会权力的形成。以历史变通的思想观察历史的变化、趋向,这种认识对治理国家有重要意义。

    三是《周易》的历史价值是多方面的,崔波用很大精力研究周易的管理思想,并取得丰硕成果。《周易》不是一般的占筮之书,而是“王教之典籍”,是为政治服务的。《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因此,王道的根本是保住政权,使社会长治久安。王道的核心,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所以,《周易》本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体系。

第一,《周易》不是一部一般的迷信著作,与龟卜相比,它突出了人的因素。古人说,《周易》可以帮助人们安身立命,是有道理的。第二,《周易》学说,归根结底是为政治服务的。《周易》不仅提出了一套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而且系统的研究了行为准则,提出了一套治国方略。清朝康熙皇帝御制《口讲易经解义·序》说《易》“极天人”,“穷性命”,“有观民设教之方”,“有通德类性之用”,可谓读懂了《易》。第三,《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源头。《周易》涉及的领域广泛,从自然、社会,到人生,无所不包,其中有许多智慧,对人们有启发指导作用。自春秋时代起,人们就开始从哲理的角度诠释《易经》。第四,《周易》的管理之道和管理思想。崔波把《周易》的管理之道概括为阴阳管理之道、经权管理之道、交感管理之道、中正管理之道、德行管理之道、用人管理之道、为政管理之道以及贵谦管理之道,乃是从传统的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政、八卦、九宫、十象出发,内容很是丰富。崔波还具体地探讨了《周易》的管理思想。重点则是周易的民本思想、勤政廉政思想、人才思想和法制思想。这一部分,是崔波博士易学古为今用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崔波说,《周易》的民本思想十分突出,在中华民族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民“字在《易传》中出现31次,称“万民”者三次。统治者要为民、养民、保民、教民和爱民。崔博士结合卦辞爻辞与历史事件,这一部分论述得十分丰满。关于《周易》的勤政廉政思想,崔博士说,《周易》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感受使满纸忧患意识,它以一种冷静、平和的景象,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指出只有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才能有效治民,维持久远。在这一部分,崔波对于《周易》民本思想产生时代与现代意义的论述,都十分中肯和可贵。关于《周易》的人才思想,崔波博士主要探讨了养贤育能、知人善人、论功行善、勿用小人、奖善惩恶和人才修养等问题,于《周易》的法制思想,崔波博士着重探讨了明法敕法、讼以中正、不留狱患、时令用刑以及轻刑思想等,都能结合《周易》经传并历史典籍,持之有故,有所发明。

4.颇有意趣的当代易学发展史

崔波博士对易学发展史有深入研究,与众不同的是,他不仅准确概括了约3000年的易学发展史,而且还论及了上世纪八十年以来的易学热。关注当代易学发展并给以科学梳理,是崔波的特点,也是崔波的优点。

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周易》热,崔波博士说:20年来的《周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术专著纷纷涌现,学术团体应运而生,学术活动接连不断。《周易》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崔波博士认为这一时期的易学研究有五个特点。

第一,象数易得以复苏。研究者不仅对汉易诸家象数,而且对后来的先天图书之学以及数理哲学都给了文献的考订和科学的梳理。而且由于现代科学视野和方法的引进,使整个易象数学获得了新的活力。

第二,科学易研究兴起。在对《易》象、数、理、图中的数理、物理、哲理的研究中,有人将其归纳入现代科学的语境和视野,引进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现代科学的诠释和透视,使一些曾被神秘化了的数理原理得到科学的说明,古老文献焕发了青春的光辉,这是当代易学发展的一项特殊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成就。

第三,考古易的研究渐入佳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下考古就发现提出了新的课题。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周易,周原甲骨数字卦的发现等等。对于土易学文献研究成果开启了考古易研究的新时代。

第四,人文易研究有了新超越。人文易的研究旨在古今贯通地展示易学,易学中构成传统文化心理深层的人文思想,价值思想、精神追求等等,它不是晋易、宋易的重复,而是对义理派、象数派的双向超越。这也是传统精神在新时期的开发。如常为今人所称道的乾,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最早便见于司马光的《温公易说》,《系文言》自强法天,厚德法地。德无不臻,道无不济。

第五,给《周易》热以理性评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周易》的人越来越多,从大学教授,博硕士导师,到一般识字小民,以至街头巷尾摆摊卖卜之人,皆称研究《周易》,对《周易》的关注、普及、研究,盛况空前。用崔波博士的话说,一时间自称破译八卦者有之,自称破译河图洛书者有之,而更大的热点,则是“预测学”的出现。但是这个预测学,表面上讲《周易》,实际上是“援易以为说”,是筮法热和算命术的泛滥。一时间正规书店与地摊书市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易学预测学书籍。这应是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希望把握自己命运的心理的一种体现。对此,崔波博士没有简单地肯定,也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理性地对待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他说:目前社会上形成的《周易》热,总体上说,反映了弘扬民族文化积极的一面,但也折射出一部分人失落与茫然的心态。要驱除迷雾,还其理性,从学术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引导。鲁阳以为,博士的持论平稳,观点可取。

    5.探其本而溯其源

    独出心裁的《甲骨占卜源流探索》

甲骨占卜盛行于三千年前,殷商甲骨文记录了古代先氏事实,是古文明的坚实证言。甲骨文埋葬地下有数千年之久,清末发现甲骨文,仅100余年,出土甲骨15万片,倘以每片10字计,则有150万言,若以每片百字算,则有1500万字,堪称浩瀚的殷商文献宝库。前贤先哲,潜心研究,硕果累累。

    甲骨文是甲骨占卜的实录,但是在甲骨文献的研究上,学者往往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民族学以及思想史、文化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之间,而于占卜文化本身,却缺乏相当的研究。崔波博士所著《甲骨占卜源流探索》一书,正是在这研究较为薄弱的一环,用力较多,独辟蹊径,别出心裁,所得独多。

崔波博士的《甲骨占卜源流探索》一书,对甲骨占卜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而后对占卜源流作了深入探索。对不同考古类型的波骨进行归纳整理,寻找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崔波还对甲骨占卜源流的特点、源流、甲骨占卜对商社会影响和周代甲骨占卜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崔波博士的贡献,一是对百年来出土甲骨实物图版作了系统的归纳整理;二是对各种卜骨材类作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寻绎其规律;三是通过对考古学文化类型的分析,反过来可用卜骨与出土的其他器物相参照,来制定考古学文化的时代和类型,这一点已超出了占卜文化研究的本身;四是作者用唯物史观研究甲骨占卜,解读历史,绝无一般意义上的神秘观点。鲁阳以为,以上四点是其卓越处。也是其成功处。

《史记·龟策列传》说:“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巫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塗山之北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巫吉故周王。”又说:“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神,各信其神,以知来事。”说的是占卜起源甚早,且甚普遍。作为文化现象,殷周甲骨为现存最早之占卜文字记实物,故于其本身的研究,十分重要。崔波博士所做的这份努力,应予充分肯定,其意义就在这里。

 

6.一塔湖图,挂职神圣学府

一塔谓北大博雅塔,湖谓未名湖,图即北大图书馆,挂职北大图书馆,是崔波博士生命运程中的重要事件,其意义,其影响,还要假以时日,才能看得清楚。

    2004年10月11日,河南报业集团网发布《大河报》讯,郑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将到北京大学挂职一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这是北大和郑大实质性合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崔波博士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始名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它高傲而神圣。它的创建,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人称其“上承太学传统,下立新学祖庭”,并非过誉。迄今为止,北京大学仍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块金牌子。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北京大学图书馆肇建之始,称京师大学藏书楼,1912年易名图书部,1918年正式更名图书馆,它是藏书中心,又是学术中心,“五四”运动前后,更是革命活动中心。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曾任馆长,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工作。崔波博士能到这里挂职工作,堪称得天独厚,得地独厚,三生有幸。

2004年10月13日,崔波博士到北大图书馆上班,与戴龙基馆长、武振江副馆长一起办公,办公室安排在北大图书馆新馆二楼人文社科图书阅览室的研究包厢内。除了参加馆务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以外,还到各个岗位考察调研,尤其对古籍管理、北大文库、分馆建设作了深入研究,这期间还完成了三个课题的调研工作和一个课题的资料准备工作,真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满载而归,我们相信,北大图书馆挂职一事,不论对郑州大学图书馆建设,也不论对崔波博士本人,都将产生久远而又不可估量的影响。

私下和崔波博士交谈,深感北大氛围对他的厚重影响。他说,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未名湖畔。未名湖是一方来自大地的巨砚,而博雅塔则是一枝硕大无朋的神来之笔。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碧波荡漾,则象征着阴柔之美。湖光塔影,一纵一横,一刚一柔,一凸一凹,一阴一阳。塔是卓而不群,特立独行的体现,湖是兼容并包,虚怀若谷的象征。由于博士的学识与品格,他的感受可能比一般人更深了一层。于此,鲁阳的感觉只是隐隐约约,朦朦胧胧,在惚兮恍兮之间。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7.结语

崔波博士生于邓侯古国,长于白水之乡,专攻易玄之学,供职典策之府。他于《易经》,挖掘历史真实;于《易传》,究其当代价值;于易占,平实解说而去其迷信;于易学源流,涉猎甚广而多所发现;于易学热,能客观评说而因势利导。他是河南高校图工委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多著辛劳,贡献居伟。在河南诸多高校图书馆负责人中,他是唯一一位在北大图书馆挂职者,这是殊荣。崔波博士曾做过全国学联副主席,他常有一些常人意想不到的际遇和荣誉。噫!其人为白水之英乎?为馆员之雄乎?

2003年6月6日,鲁阳参加崔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诸答辩导师对其评价甚好。今读其易学研究成果,知他常以人民为念。所以,我对他的评价是,妙悟生生之理,常怀元元之心。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问学的正道。因此,我愿崔生奋发精进,早登凌云绝顶,而一穷九天之奥。

作者简介:萧鲁阳,男,国务院1995年批准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河南省图书馆学会顾问。


上一篇:无
下一篇:没有了